企业与供应商协商货款的技巧,避免纠纷升级

供应商货款是企业常见债务类型,若因经营困难无法按时支付,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供应商起诉、断供,影响企业正常经营。
第一个技巧:“提前沟通,坦诚说明情况”。不要等到货款逾期后才联系供应商,若预计无法按时付款,需在付款日前 10-15 天主动沟通,说明原因(如应收账款未到账、季节性销售淡季),并提供具体的还款计划(如 “1 个月内先付 30%,剩余 70% 分 3 个月付清”)。某服装企业预计无法按时支付面料供应商 20 万元货款,提前 2 周沟通,提供 “先付 5 万元,剩余 15 万元分 3 个月支付” 的计划,供应商认可诚意,同意方案。若逾期后再沟通,供应商可能因失去信任而拒绝协商,甚至直接上门催收。
第二个技巧:“用资产或服务抵扣,灵活偿债”。若企业现金不足,但有闲置资产(如设备、原材料)或可提供服务(如为供应商宣传、代加工),可与供应商协商 “以物抵债” 或 “以服务抵债”。某家具企业欠木材供应商 18 万元货款,现金不足,但有一批闲置的办公桌椅(价值 8 万元),与供应商协商后,用桌椅抵扣 8 万元货款,剩余 10 万元分 2 个月支付,既缓解了现金压力,又避免了纠纷。协商时需提供资产评估报告或服务方案,确保抵债价值公允,避免供应商质疑 “变相赖账”。
第三个技巧:“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权责”。协商达成一致后,需签订书面《还款协议》,明确还款金额、时间、违约责任(如 “若未按约定还款,需支付剩余金额 5% 的违约金”),避免后续口头约定引发争议。某电子企业与供应商口头约定 “分 4 个月还款”,但未签订协议,第 3 个月企业未按时付款,供应商以 “未约定还款时间” 为由起诉。书面协议需双方签字盖章,企业需留存原件,若后续出现纠纷,可作为法律依据。同时,按协议约定按时还款,逐步恢复供应商信任,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