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范供应链金融债务风险的技巧

供应链金融债务(如保理融资、订单贷)因涉及核心企业、金融机构、中小供应商多方,风险点复杂,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债务纠纷。
首先,“核实核心企业信用”,避免关联风险。供应链金融债务的还款能力高度依赖核心企业(如大型制造商、电商平台),合作前需通过 “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“天眼查” 查询核心企业信用状况,重点关注其是否有债务逾期、涉诉记录。某供应商通过保理业务为核心企业提供 100 万元资金,后发现核心企业存在多起合同纠纷,最终无法回款,造成严重损失。若核心企业信用评级较低(如 BB 级以下),需要求其提供额外担保(如保证金、第三方保证)。
其次,“明确合同权责”,避免模糊条款。签订供应链金融合同时,需清晰约定 “付款条件、责任划分、违约赔偿”:如保理合同中明确 “核心企业未按时付款时,金融机构不得单独向供应商追责”;订单贷合同中注明 “若订单取消,贷款由核心企业承担还款责任”。某服装供应商与金融机构签订订单贷合同,因未明确订单取消后的责任,订单取消后被金融机构追讨 200 万元贷款。合同需由专业律师审核,删除 “兜底条款”(如 “无论何种情况,供应商均需承担还款责任”)。
最后,“跟踪资金流向”,确保专款专用。供应链金融债务需按约定用途使用(如用于采购原材料、生产备货),企业需定期向金融机构提交资金使用凭证(如采购合同、发票),避免资金被挪用。某制造企业将 150 万元 “订单贷” 用于偿还其他债务,被金融机构发现后提前收回贷款,并处以 5 万元违约金。同时,需跟踪核心企业付款进度,若出现延迟,及时与金融机构沟通调整还款计划,避免逾期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