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债务抵消?债务抵消条件、类型与限制情形

当债权人和债务人互负债务时,“债务抵消” 可简化清偿流程,但很多人对其适用规则不了解。从债务百科定义来看,债务抵消是指双方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,且债务种类、品质相同,一方可主张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相互冲抵,从而终止部分或全部债务的法律行为,核心优势是 “减少现金流转,降低交易成本”。
债务抵消的适用需满足四大条件。一是 “互负债务”,双方需同时是对方的债权人与债务人,例如甲欠乙 8 万元货款,乙欠甲 5 万元借款,双方互负债务;二是 “债务到期”,主张抵消的债务必须已届清偿期,若一方债务未到期,另一方不可强制抵消,除非未到期方同意;三是 “种类品质相同”,通常为货币债务(如均为人民币欠款),实物债务需种类、规格完全一致(如均为同型号钢材);四是 “债务合法有效”,非法债务(如赌债)不可抵消。某公司与供应商互负货款债务,公司欠供应商 12 万元,供应商欠公司 3 万元服务费,双方协商后抵消 3 万元,公司仅需支付 9 万元。
债务抵消分为 “法定抵消” 与 “约定抵消”,且存在限制情形。“法定抵消” 无需双方约定,符合条件即可单方主张,主张时需通知对方,通知到达时抵消生效;“约定抵消” 需双方签订抵消协议,可不受 “债务到期、种类相同” 的限制,例如双方可约定用未到期的货款抵消已到期的借款。限制情形包括:一是 “专属性债务不可抵消”,如抚养费、赡养费债务不可与普通债务抵消;二是 “已设立担保的债务抵消受限”,若债权人的债务有第三方担保,抵消可能损害担保人利益,需经担保人同意;三是 “法院查封财产对应的债务不可抵消”,被法院查封的财产所产生的债务,为保障其他债权人利益,不可单方抵消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