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如何从源头规避债务风险
许多人因借款前准备不足,后续陷入 “借条无效”“利息过高”“还款无依据” 等纠纷。做好借款前的准备工作,能从源头降低债务风险,避免后续维权被动。
第一件事:明确借款用途与合法性,拒绝 “问题借款”。根据《民法典》,只有基于合法目的的借款才受法律保护。若对方借款用于赌博、高利贷、走私等违法活动,即便签订借条,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讨,甚至可能因 “明知违法仍借款” 承担连带责任。借款前需主动询问用途,若对方含糊其辞(如 “周转生意” 却无法说明具体业务),或用途明显违法,应果断拒绝。同时,自身借款也需用于合法场景,避免因 “借名借款”(替他人借款)、“虚假借款”(配合他人套取贷款)陷入债务陷阱。
第二件事:签订规范借条,留存关键信息。借条是证明借款关系的核心证据,需包含 6 项关键内容:1. 双方完整身份信息(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,避免用 “小张”“李总” 等昵称);2. 借款金额(大小写一致,如 “人民币 50000 元(大写:伍万元整)”,无涂改痕迹);3. 借款方式(现金或转账,转账需注明银行卡号;现金需额外出具收条);4. 利息约定(如有,需明确年利率,且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 LPR 的四倍,超出部分无效);5. 还款期限(具体到年月日,避免 “有钱再还” 等模糊表述);6. 双方签字按手印(借款人签字需与身份证一致,按手印位置在签名处)。此外,需留存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,若借款金额较大(如超过 5 万元),可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(如房产、车辆)并办理抵押登记。
第三件事:评估对方还款能力,避免 “坏账”。借款前可通过 3 个维度评估:1. 信用状况:通过 “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” 查询对方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,或通过共同朋友了解其过往还款记录;2. 资产状况:确认对方是否有稳定收入(如工作单位、经营实体)、可变现资产(如房产、存款);3. 负债情况:询问对方是否有其他债务,避免因 “过度负债” 导致无力还款。若对方信用差、无稳定收入且负债较多,即使关系亲密,也需谨慎借款,或减少借款金额、缩短还款期限。